表皮生长因子的结构、理化性质

2018-09-26 11:14

表皮生长因子主要由颌子腺,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合成。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鼠表皮生长因子(mEGF),MRGF是一条含有53个氨基酸球基的单链多肽,等电点4.6,沉降系数1.258,分子量6045Da,含有

表皮生长因子主要由颌子腺,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合成。”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鼠表皮生长因子(mEGF),MRGF是一条含有53个氨基酸球基的单链多肽,等电点4.6,沉降系数1.258,分子量6045Da,含有3个二硫键。mEGF的二级结构为致密球状结构,其中25%为β一片层结构,75%为无规则螺旋卷曲。

Holladay等问(1976)认为可能由于被β结构存在,导致mEGF对热稳定,能抵抗胰蛋白酶、胃蛋白酶及糜蛋白酶的消化。在小鼠领干腺粗匀浆中,两分子mEGF和两分子结合蛋白聚合成分子量为74000Da的mEGF高分子量复合物,其在PHS-8范围稳定,超此范围时发生裂解,若PH合适,仍可重新聚合。在此过程中,mEGF的核基末端精氨酸残基对复合物的重新聚合起决定作用。结合蛋白中的精氨酸肠肽酶活性促进mEGF前体转为成熟的EGF。1975年,Cohen等从人尿中分离出人表皮因子(hEG),后来研究发现hEGF和mEGF生物学活性相同,理化性质相似,有共同的抗原部位。EGF的生物学效应EGF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EGF一受体复合物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。

EGF一受体形成后,引起受体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,激活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,进而激活蛋白激酶C和磷酸脂酸C,导致H“外流,Na“内流,细胞PH值升高,细胞膜超极化,三磷酸肌醇增加,钙池中ca’”释放等一系列反应,最终通过cAMP和Ca’“发挥其刺激靶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等生物学效应。但EGF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明,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争议。
点击咨询

周一至周五:10:00-20:00

周六至周日:10:00-18:00